《小窗幽记·集醒篇第一》1.22【原文】了心自了事,犹根拔而草不生;逃世不逃名,似膻存而蚋还集。【白话】所谓大士,就是梵文Mɑhsɑāttvɑ的意译,音译为摩诃萨,意思是伟大的人,是对菩萨的通称。宋徽宗宣和元年曾经下诏书,佛改称金仙,菩萨改称大士,僧人改称德士。所谓三大士,就是,文殊,普贤,观世音,这三位大士,三位菩萨。所谓三大士殿,供奉观世音、文殊、普贤三位菩萨的佛殿就叫三大士殿。通常情况是,观世音居中,坐骑为金毛犼(hǒu);文殊居左,坐骑为青面狮虬首仙即青狮;普贤居右,坐骑为六牙白象。成都文殊院三大士殿,有一副晚清成都名流方鹤斋(1852—1940,享年89岁)写的楹联,上联是“见了便做,做了便放下,了了有何不了”,下联是“慧生于觉,觉生于自在,生生还是无生”。大意是说,行善积德做好事,少说多做,所谓事如春梦了无痕,做过了就做过了,不必记在心上,长期坚持、形成习惯,还会有什么事能够挂在我们心上、让我们心绪不宁呢?智慧来源于觉悟和觉察,智慧来源于觉悟和觉察的累积,智慧来源于点滴觉悟和点滴觉察的累积、融合,自以为有智慧、智慧就远离,浑然不觉智慧的存在、自然就在智慧中。“了心自了事,犹根拔而草不生”,所谓相由心生,有心就有相,无心就无相,空心就空相;了心则了相,了心则了事,把与相和事密切相关、粘黏在一起、难以分离的心这个问题解决了,相与事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,就像拔草,把草根拔掉草就不再长了,道理是相通的。“逃世不逃名,似膻存而蚋还集”,所谓大隐隐于朝,中隐隐于市,小隐隐于山林,这里的关键字是隐,隐就是保持与周围人一样的说法方式、生活方式,不受人关注,就是和光同尘,混迹在人群中。一个赫赫有名、声名在外的人,没有熄灭求名之念,却想逃世、归隐,他怎么可能如愿呢?不管他隐身何处,顺着他的名声,自然就有人会把他认出来、找出来,藏是藏不住的。就像炎炎夏天的一块腐肉,不管藏得有多隐秘,嗡嗡嗡的苍蝇都能够第一个知道。【注】1.了,【增韵】决也。【广韵】慧也,晓解也。【后汉·孔融传】融年十二聪慧。陈炜曰:小而了了,大未必奇。又【宋书·戴法兴传】彭城王觅一了了令史,得法兴使为之。 又讫也,毕也。【晋书·傅毅传】天下大器,非可稍了,而相观每事欲了,生子痴了官事,官事未易了也。【杜甫诗】岱宗夫如何。齐鲁靑未了。 又【扬子·方言】了,快也。秦曰了。 又秦吉了,鸟名。【仇池笔记注】似鹦鹉,脑有肉冠,能言笑。2.心,【说文】人心,土藏,在身之中。象形。博士说以为火藏。【徐曰】心为大火,然则心属火也。【玉篇】【广韵】並训火藏。 又【荀子·解蔽篇】心者,形之君也,而神明之主也。【礼·大学疏】总包万虑谓之心。 又【释名】心,纤也。所识纤微无不贯也。 又本也。【易·复卦】复其见天地之心乎。【注】天地以本为心者也。【正义曰】言天地寂然不动,是以本为心者也。【礼·礼器】如松柏之有心也。【注】得气之本也。【孔疏】得气之本,故巡四时,柯叶无凋攺也,心谓本也。 又中也。心在身之中。【诗序】情动于中。【正义曰】中谓中心。凡言中央曰心。【礼·少仪】牛羊之肺,离而不提心。【注】不提心,谓不绝中央也。【古歌】日出当心,谓日中也。【邵雍淸夜吟】月到天心处,言月当天中也。 又东方五度,宿名。【史记·天官书】心为明堂。 又【礼·明堂位】夏后氏祭心。【注】气主盛也。又【月令】季夏祭先心。【注】五藏之次,心次肺,至此则心为尊也。 又去声。【吴棫·韵补】息吝切。【外纪】禹曰:尧舜之民,皆以尧舜之心为心。下心字去声。 又叶思眞切,音新。【前汉·安世房中歌】我定历数,人告其心。敕身齐戒,施敎申申。 又叶先容切,音松。【诗·大雅】吉甫作颂,穆如淸风。仲山甫永怀,以慰其心。【前汉·礼乐志】流星陨,感惟风,籋归云,抚怀心。 又叶思征切,音騂。【扬子·太玄经】勤于心否贞。 又叶桑鸠切,音修。【荀子·解蔽篇】凤凰秋秋,其翼若干,其声若箫。有凤有凰,乐帝之心。箫叶疏鸠切。 又叶思敬切,音性。【王微观海诗】善卽谁爲御,我来无别心。聊复寓兹兴,兹兴将何咏。 【说文》长笺】借华心形,故惢字从心,就今文言也。若精蕴同文诸书,各以意阐古文,与今文稍远,槪不泛引。【类篇】偏旁作忄。亦作㣺。◎按《字汇》《正字通》心俱音辛,误。辛在眞韵,齐齿音也。心在侵韵,闭口音也。如心字去声,音近信,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,盖信字爲眞韵内辛字之去声,乃齐齿音也。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,乃闭口音,有音而无字矣。字有不可下直音者,此类是也。盖齐齿之辛,商之商也,闭口之心,商之羽也。每一音中,具有五音,不可无别。3.了事,①办妥事情;使事情得到结束。《新五代史·杂传·郑珏》:“帝(梁末帝)曰:'事急矣,宝固不足惜,顾卿之行,能了事否。’”明·孙承宗《答袁开府节寰(袁可立)》:“庙堂以此鹘突了事,真可浩叹。”《古今小说·临安里钱留发迹》:“﹝钱鏐﹞怕顾全武不能了事,自起大军来接应。”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十八回:“只须如此恁般,便可了事。”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八回:“想贾府世代诗书,自有一二名手题咏,岂似暴富之家,竟以小儿语搪塞了事呢。”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十四回:“不但上宪跟前兄弟无以交代,就连着老哥们也不好看,好像我们敷衍了事,不肯出力似的。”鲁迅《书信集·致李小峰》:“改为横行,格式全照《两地书》,则不到二百页可了事。”②明白事理;精明能干。《南史·蔡樽传》:“卿殊不了事。”《资治通鉴·梁武帝太清二年》:“景(侯景)又请遣了事舍人出相领解。” 胡三省 注:“了事,犹言晓事也。”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六回:“今年帐前眼见得又没个了事的人送去,在此踌躇未决。”明·施耐庵《水浒》第五十七回《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》:“就写了一封书,差两个了事的小喽啰,从后山滚将下去,取路投二龙山来。”茅盾《子夜》十五章:“这光棍,那样不了事呀。”③平息、了结。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四回:十三个半月工钱,只付三个月,你同我了事,我却不同你干休。④精通茶道;善于烹茶。《全唐诗》卷798记载花蕊夫人《宫词之六十五首》:“近被宫中知了事,每来随驾使煎茶。”4.逃世,避世,隐居不仕。晋·皇甫谧《高士传·老莱子》:“老莱子者,楚人也。当时世乱,逃世耕於蒙山之阳。”宋·王安石《寄张襄州》诗:“四叶表闾唐尹氏,一门逃世汉庞公。”元·方澜《渊明》诗:“嵇阮能逃世,终非出自然。”5.逃名,逃避声名而不居。不追求世俗的声名。6.膻,shān,【说文】肉膻也。从肉亶声。诗膻裼暴虎。◎按诗郑风,今作襢。【集韵】或省作胆。 又【集韵】【正韵】並尸连切,音羶。【说文】羊臭也。本作羴。或作羶□。【列子·周穆王篇】王之嫔御,膻恶而不可亲。 又【正字通】音诞。素问,膻中者臣使之官,喜乐出焉。王冰曰:在胷中两乳闲。朱肱曰:心之下有鬲膜,与脊胁周回相着,遮蔽浊气,所谓膻中也。7.存,【尔雅·释诂】存,在也,察也。【疏】书舜典,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存卽在也。【易·系辞】成性存存。【孟子】操则存,舍则亡。【礼·祭义】致爱则存。【注】孝子致极爱亲之心,则若亲之存也。 又【说文】恤问也。【礼·王制】八十月告存。【集说】告犹问也,君每月使人致膳,告问存否也。又【月令】养幼少,存诸孤。 又省也。【周礼·天官】大丧存奠彝。【注】欲见其所奠彝朝夕存省之意也。 又叶昨先切,音前。【楚辞·远游】壹气孔神兮,于中夜存。虚以待之兮,无爲之先。 又叶匠邻切,音秦。【扬雄·解嘲】得士者富,失士者贫。矫翼厉翮,恣意所存。 【说文】从子才声。俗作存。8.蚋,ruì,名词,昆虫,体长2—5毫米,黑色,头小,触角粗短,复眼明显,翅阔透明,吸食人畜的血液。幼虫头部方形,尾部稍膨大,生活在水中。例词:蝇蚋,蚊蚋,虫蚋,蠓蚋,蝱蚋。【例句】这里草木茂盛,有许多的蚊蚋。 他身后有许多蚊蚋尾随着。9.集,【说文】本作雧。群鸟在木上也。【诗·周南】集于灌木。 又【广韵】就也,成也。【书·武成】大统未集。【传】大业未就。【诗·小雅】我行既集。【笺】集,犹成也。 又【韵会】杂也。【孟子】是集义所生者。【注】集,杂也。 又【广韵】众也。 又【广韵】安也。【史记·曹参世家】问所以安集百姓。 又【玉篇】合也。【广韵】聚也,会也,同也。【史记·秦始皇纪】天下云集响应。【前汉·鼂错传】动静不集。【注】师古曰:集,齐也。【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】鳞集仰流。 又【左传·昭二十三年】险其走集。【注】走集,边境之垒辟也。 又【前汉·艺文志】刘歆总羣书,而奏其七略,故有辑略。【注】师古曰:辑与集同。谓诸书之总要。【韵会】文集,文所聚也。唐有子史经集四库。 又州名。【广韵】汉宕渠县,梁恭帝爲集州。 又【广韵】姓也。汉有集壹。 又【韵补】叶疾救切,音就。【诗·小雅】我龟既厌,不我告犹。谋夫孔多,是用不集。犹,于救切。 又叶昨合切,音杂。【诗·大雅】天监在下,有命既集。文王初载,天作之合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热丰网-最专业的配资公司-a股配资平台-合法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