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窗幽记·集醒篇第一》1.31【原文】贫士肯济人,才是性天中惠泽;闹场能笃学,方为心地上工夫。【白话】《四十二章经·第十二章》说:“人有二十难:贫穷布施难,豪贵学道难,弃命必死难,得睹佛经难,生值佛世难,忍色忍欲难,见好不求难,被辱不嗔难,有势不临难,触事无心难,广学博究难,除灭我慢难,不轻未学难,心行平等难,不说是非难,会善知识难,见性学道难,随化度人难,睹境不动难,善解方便难。”第一难(nán)就是“贫穷布施难”,锅里只有一碗可以活命的粥,碰巧有人敲门要饭要上门来了,给还是不给?给吧,自己就要饿肚子;不给吧,同是饿肚子的人,饿肚子的滋味确实不好受,于心又不忍;这种给也不是,不给也不是,进退两难就是真的难。“贫士肯济人,才是性天中惠泽”,“贫士”,就现在的语境而言,可以是贫困的读书人,也可以是贫困的人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,缺衣少食,雨天房子漏雨,风天房子漏风;“肯济人”,自己都需要他人帮助、接济的情况下,心里还装得下他人,还愿意帮助、接济比自己更需要的人;“才是性天中惠泽”,这样的人才是意志坚定的行善积德做好事的笃信者、实践者、修行者,这样的人才是“贫穷布施难”的难行能行者。第十难是“触事无心难”,触事,就是遇事,遇到事。“触事无心”,遇到事,无论是遇到好事还是遇到坏事,心情都会波动、或大或小的波动,情绪都会变化、或强或弱的变化;遇到好事当然高兴,能够及时觉察到高兴的情绪升起,心就不会跟着高兴的情绪跑,要做到,难;遇到坏事当然痛苦,能够及时觉察到痛苦的情绪升起,心就不会跟着痛苦的情绪跑,要做到,难。所以说,“触事无心难”。“闹场能笃学,方为心地上工夫”,在你喊我嚷、群情激昂的赛马场,在人头攒动、讨价还价的菜市场,在人来人往、络绎不绝的步行街,能够静下心来学习,是笃学,是真学习;能够静下心来读书,是笃学,是真读书。能够排除外界干扰,静下心来学习,静下心来读书,静下心来做一件事,说明已经修炼成了静功,有了一定的定力,止住了心随境转的惯性,初步具备了心能转境、境随心转的功力。【注】1.贫士,亦作“ 贫仕 ”。意思是①穷士;穷儒生。②穷人。《管子·问》:“贫士之受责於大夫者几何人?”晋·陆云《寒蝉赋》:“若夫岁聿云暮,上天其凉,感运悲声,贫士含伤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丑女缘起》:“於是贫仕蒙诏,跪拜大王已了。”《敦煌变文集·丑女缘起》:“於是贫仕既蒙驸马,与高品知闻,书题往来,已相邀会。”唐·皮日休《蚊子》诗:“贫士无绛纱,忍苦卧茅屋。”清·袁枚《戏仿》诗之二:“贫士遇珠,奄人遇姝,岂不相爱,徒生嗟吁。”《晋书·卷四十一·刘寔传》:“尝诣石崇家,如厕,见有绛纹帐,裍褥甚丽,两婢持香囊,寔便退,笑曰:'误入卿内。’崇曰:'是厕耳。’寔曰:'贫士未尝得此。’乃更如他厕。”《北史卷四十一杨播传》:“然取士多以言貌,时致谤言,以为愔之用人,似贫士市瓜,取之大者。”2.肯,【尔雅·释言】肯,可也。【诗·卫风】惠然肯来。【笺】可也。【前汉·高帝纪】高帝数让,众莫肯为。 又【集韵】可亥切,音恺。【字林】着骨肉也。【庄子·养生主】技经肯綮之未尝。【注】着骨肉也。肯,着也。 【集韵】或作肎肻。3.济人,救助别人。唐·裴铏《传奇·韦自东》:“某一生济人之急,何为不可?”明·吴承恩《寿童孟湖八十序》:“医,仁术也,翁起仆振危,济人之棘者几千百矣。”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二回:“老夫但有济人之术,岂有杀人之心哉!此处虽住一年半载,亦无人知觉。但昭关设守甚严,公子如何可过?必思一万全之策,方可无虞。”清·昭连《啸亭杂录·韩旭亭》:“先生深自改易,立功过格以自警,凡利众济人事,皆勉力为之。”4.才是,表示一种肯定和确认的语气,强调某事物或情况应该如此或必须如此。5.性天,①犹天性。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。②指人性和天命。为理学研讨的命题。语本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天命之谓性。”宋·张世南《<游宦纪闻>序》:“闻见虽稍广,性天不灵,随即废忘。”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余观世之小人,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,此性天中之诗与乐也。”6.惠泽,惠爱与恩泽。汉·班固《汉书·郑崇传》:“朕幼而孤,皇太后躬自养育,免于襁褓,教道以礼,至于成人,惠泽茂焉。”汉·徐干《中论·亡国》:“仁爱普殷,惠泽流播。”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汉过》:“其所用也,不越于妻妾之戚属;其惠泽也,不出乎近习之庸琐。”宋·马永卿《嬾真子》卷三:“汉律三人以上无故饮酒,罚金四两。故汉以赐酺为惠泽,令得群臣饮酒也。”明·李东阳《<白洲诗集>序》:“学校之绳矩,牧字之惠泽,敌忾之锋力,间于是焉发之;校之岩居窟处枯槁穷瘠之士,殆不可同日而语。”7.闹场,①旧时迷信,在赛神活动中,被鬼神附身的人,手持杠子,在戏台上沿场舞弄,边喝酒,边随口应答别人所问休咎,谓之“闹场”。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六回:“昨日到 大王庙 还愿,那妇人被 柳将军 附在身上,在那里闹场。”②开台锣鼓。田曲《脸谱》:“从闹场起直到拜台为止,足足有七八个小时的光景。”8.笃学,专心好学。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颜渊虽笃学,附骥尾而行益显。”《南史·儒林传·沉德威》:“虽处乱离,而笃学无倦。”宋·苏轼《富郑公神道碑》:“公幼笃学,有大度。”明·邵璨《香囊记·讲学》:“三年笃学不窥园,刺股悬梁志亦坚。”《明史·陈遇传》:“遇天资沉粹,笃学博览,精象数之学。”9.方为,方为作为一个词汇,其基本含义是“作为”或“成为”。这个词在日常用语中并不常见,但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下,如文学作品、古籍注释或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中,可能会使用到。10.心地,①指人的存心、用心心地善良。②佛教语。指心,即思想、意念等。心能生万法,如地能长万物,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。③心情,心境心地轻松。④心胸、气量。《红楼梦》:“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?”杜甫《谒文公上方》:“愿问第一义,回向心地初。”《朱子全书·学二》:“自古圣贤,皆以心地为本。”《镜花缘》:“欲广福田,须凭心地。”佛教认为三界唯心,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,能随缘生一切诸法,故称。《心地观经》卷八:“众生之心,犹如大地,五谷五果从大地生……以是因缘,三界唯心,心名为地。”《坛经·疑问品》:“使君心地但无不善,西方去此不遥。”唐·寒山《诗》之二六七:“我自观心地,莲花出淤泥。”唐·王缙《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》:“开心地如毛头,扫意尘於色界。”11.工夫,①时间。《红楼梦》:“[雨村]有顿饭工夫方回来。”曹禺《雷雨》:“哪有工夫讲话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。”②做事所费的人力。东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遐览》:“艺文不贵,徒消工夫。”鲁迅《书信集》:“重行整理,又须费一番新工夫。”③经过训练学到的胜任工作的能力。《苏州园林》:“始知名画有工夫这些演员真有工夫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,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术的上品。”④工作白天下田做工夫。⑤同“功夫”他有一身好工夫。⑥细致、精微、讲究闽南语系的潮州话中,“工夫”有细致、精微、讲究的含义,如“工夫茶”。⑦古代做体力劳动的人工-劳动,夫-成年男子。⑧钟点工。山东省及周边对钟点工的历史称谓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热丰网-最专业的配资公司-a股配资平台-合法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